汽车贴膜趣史
蓉儿85
蓉儿85 310 0
2019-02-13 11:13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并且一些功能性的装饰物也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其中就有汽车贴膜。
       虽然车膜看上去只是一层薄薄的膜,但实际上正规的高档车膜都是多层结构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的。以德国的马耐卡公司汽车膜为例,汽产品工艺结构就由“耐磨外层+安全基层+高效隔热层+防紫外线层+感压式粘胶层+ 易施工胶磨层+透明基材”7层组成。【南京驰美:一三六七五一四零九八二】详细讲解。


耐磨外层(又叫防刮伤层),耐磨外层的材料是透明丙烯酸,非常坚韧,涂布在汽车贴膜的外层上,该层非常耐刮擦,经常清洗玻璃也不容易产生刮痕。


安全基层,安全基层的材料的是透明的聚氨酯,透明且具有非常强的抗冲击能力,能长期有效的起作用(品牌车膜的质保期至少能用5年以上)。如果受到外来冲击力 的影响,安全基层能起到阻挡冲击,减少外来伤害的作用。同时,安全基层还能有效的过滤太阳光和对面车辆远光灯的眩目光,使驾驶人开车更舒适安全。


高效隔热层,隔热层结构是将铝、银等金属分子通过溅射方式涂布在安全基层上,这些金属层有选择的将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反射回去,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


防紫外线层,在车膜上涂布一层特殊涂层,该涂层能将太阳光中90%以上的UVA/UVB(即紫外线)阻隔,从而达到保护车内乘员免受紫外线侵害的作用。


感压式粘胶层,感压式粘胶层是车膜的重要保障,既要非常清晰,不影响驾驶视线,又要抵抗紫外线不褪色,同时还要有非常强的粘接力,在发生一定的外力冲击时, 使车膜能将破碎的玻璃粘住,不至于伤害车内乘员。


易施工胶磨层,易施工胶磨层使施工简易方便,这层是为贴膜方便施工而存在的。


透明基材(透明保护膜),透明基材是一种透明薄膜,覆盖在易施工胶磨层上起到保护作用,施工时把它撕掉露出易施工胶磨层,这样才能把车膜贴到汽车玻璃上。
通过车膜的发展可以根据相关的技术进行分类。


染色膜
早在1966年, 3M公司就生产出世界第一张汽车贴膜,制作工艺很简单,涂布与复合膜是将颜色混在胶内涂在聚酯基片上制成的。起到的作用是隔光、隐蔽,但不隔热,而且对红外线、紫外线没有阻隔能力。胶层,膜表易老化,易脱落,易掉色,无防爆性能,另外还有甲醛污染,很不健康。当然过了这么多年几乎是看不到影子了。


原色膜
染色膜有金属镀层,一般采用便宜的真空镀铝,镀不锈钢,PET本体原色。通过深层染色工艺,加注吸热剂成分,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因其同时吸收了可见光,导致可见光透射率不达标,加上染色工艺本身所限,清晰度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隔热功能衰减很快,而且容易褪色。贴上用一段时间(一般1年左右),会发现膜褪色了,不再隔热了,并且容易起泡。这类车膜价格较便宜,市场上大多贴牌(OEM)仿冒品牌及假膜都是这种。




金属膜
早期金属膜为单镀层,一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利用电场与磁场原理高速、高能量地将金属粒子均匀溅射于高张力的PET基材上,保证产品卓越的隔热功能,清晰的透射率以及科学自然的金属涂层。)多采用金属铝、镁、钛;单项透光能力较好。一般隔热率会在40%~50%,有较强的防紫外线效果和防爆效果。透光性还算勉强,不过隔热性能不是特别突出,但可以放心使用,可以算得上经济型的一类。


后来又升级为多金属膜,通过使用光学级PET材质,在真空状态下用磁控溅射技术将金属银、钛、氧化铟等多层均匀溅射到基材上。色泽细腻,透光度,清晰度较高,隔热比单层金属膜高,防紫外线和防爆性强,红外线阻隔率能达到85%~98%之间,是目前隔热性能好,先进的薄膜生产技术。它具有高透光、高隔热。


纳米陶瓷膜
 第一款纳米陶瓷隔热膜是在2000年由德国的琥珀光学制造出来,可以说这是目前在太阳膜领域中最高的技术应用了,相对于金属磁控溅射技术,纳米陶瓷隔热膜应用纳米技术将耐高温极稳定的陶瓷材料均匀溅射到高张力的PET基材上。隔热效果显著持久,红外线阻隔率能达到85%~98%之间,而且不易氧化、寿命比金属膜多一倍,并且绝对不阻隔GPS信号和手机信号。真正做到了不氧化、不褪色、不阻隔GPS信号、高隔热、高透光、低反光、色泽持久。当然由于工艺复杂,因此价格较高。
写在最后
       不过在未来,很有可能汽车贴膜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改变,早在2007年日野汽车公司(Hino Motors)就开始展示相关的智能可变车窗技术。但日野汽车公司的相关技术仅在某些高端车型的极少数车辆中使用,而且仅限于车顶部位或天窗。


而2016年的CES ASIA上德国大陆集团展示了智能玻璃控制技术(Intelligent Glass Control),在夹层玻璃中使用了特制“贴膜”,它能在通过电子导控来调节贴膜的光亮透视度,从而改变窗户的亮度。玻璃夹层中间加入特殊材质,通过车窗边缘线路改变电压,从而操作中间层物质的排序形式,实现调整透光度。当按下给电开关时,这些物质“自动平行站位”,车窗变得明亮。当断电的时这些物质自动随机组合,车窗变暗,简单理解与百叶窗类似。相对于日野汽车公司只能用于车顶或者天窗,该技术可以适用于前后挡风玻璃和侧窗等等,算是智能车窗技术的一次新突破。
       由于目前玻璃夹层当中的变色薄膜价格还偏高,成本无疑是目前智能玻璃控制技术普及的最大障碍。一旦解决这个成本问题,无论从功能性或实用性以及未来汽车智能化比例的提升,智能玻璃控制技术都是首选。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返回顶部